不銹鋼鑄件是如何構成的
按化學成分分類不銹鋼有Cr不銹鋼和Cr、Ni不銹鋼兩大類。影響不銹鋼腐蝕性能的主要是含C量和析出的碳化物,所以耐腐蝕不銹鋼含C量越低越好,通常C≤0.08%,但是,耐熱鋼的高溫力學性能則決定于其組織中穩定的碳化物沉淀相,所以耐熱鋼的含C量都較高,一般含碳量在0.20%以上。
1以鉻為主要合金元素,含Cr量一般在13%--30%之間。具有良好的耐氧化性介質腐蝕的能力和在高溫下耐空氣氧化能力,也可用作耐熱鋼。此種鋼的焊接性能較差。含鉻大于16%時,鑄態組織粗大,在400-525℃及550-700℃之間長期保溫,會出現“475℃”脆性相及σ相,使鋼變脆。475℃脆性與含Cr鐵素體的有序化現象有關。475℃脆性相及σ相脆性,可通過加熱到475℃以上然后快冷來改善。室溫脆性和焊后熱影響區的脆性也是鐵素體不銹鋼的基本問題之一,可采用真空精煉、加入微量元素(如硼、稀土及鈣等)或奧氏體形成元素(如Ni、 Mu、 N、 Cu等)的辦法加以改善。為了改善焊縫區與熱影響區的力學性能,通常還加入少量的Ti和Nb,以熱影響區晶粒長大。常用的鐵素體鋼有ZGCr17和ZGCr28。該類鋼的沖擊韌性低,在很多場合被含高鎳的奧氏體不銹鋼所取代。含Ni量超過2%、含N量超過0.15%的鐵素體鋼有良好的沖擊性能。
3奧氏體不銹鋼可分為四組,即Cr‐Ni系;Cr‐Ni‐Mo、 Cr‐Ni‐Cu或 Cr‐Ni‐Mo‐Cu系; Cr‐Mn‐N系和 Cr‐Ni‐Mn‐N系。Cr‐Ni系以著名的“18-8”為代表。Cr‐Ni‐Mo、 Cr‐Ni‐Cu、 Cr‐Ni‐Mo‐Cu系在Cr‐Ni系的基礎上加入2%-3%的鉬和銅(或二者同時加入),以提高抗硫酸的腐蝕性,但鉬是鐵素體形成元素,為了奧氏體化,加鉬后含Ni量要適當增加。Cr‐Mn‐N系是節省Ni的合金。當含Cr量大于15%時,單獨加入猛并不能獲得理想的奧氏體組織,必須加入0.2%-0.3%的氮,要得到單一的奧氏體必須加入0.35%以上的氮。由于含N量過高往往使鑄件產生氣孔、疏松等缺陷,而加入適量的N和少量的Ni,即可得到單一奧氏體,這就出現Cr‐Ni‐Mn‐N系。當然要得到奧氏體、鐵素體復相組織,就不須加入更多的N和Ni。
2馬氏體不銹鋼包括馬氏體型不銹鋼和沉淀硬化型不銹鋼。在工程應用中,是以力學性能為主要目的。雖然這類鋼在大氣腐蝕和較緩和的腐蝕介質中(如水及某些有機介質)具有良好的抗腐蝕的能力,但其腐蝕性能往往檢驗項目。其化學成分的范圍是:Cr13%-17%,Ni2%-6%,C≤0.06%。金相組織中主要是低碳板條狀馬氏體,因此,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,強度指標是奧氏體不銹鋼的二倍以上,同時又具備良好的工藝性能,特別是焊接性能。因此在重要工程應用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,是鑄造不銹鋼領域內的一個重要分支。
4復相鋼的金相組織通常是含有5%-40%的鐵素體,以改善合金的焊接性,增加強度和提高抗應力腐蝕能力。例如Cr28%-Ni10%-C0.30%的高碳高鉻合金鋼,具有良好的抗硫酸腐蝕能力,可制造鑄件使用。在此基礎上發展的可控制鐵素體型鋼,有較高的強度,且在硫酸鹽中有良好的抗應力腐蝕能力,常用于石油工業的裝置。
按金相組織分類,不銹鋼分為鐵素體不銹鋼、馬氏體不銹鋼、奧氏體不銹鋼和雙相(在奧氏體基體中有鐵素體)不銹鋼:
不銹鋼:含鉻量為12%以上的鐵基合金稱為不銹鋼,是不銹鋼和耐酸鋼的總稱。不銹鋼是指耐大氣、蒸汽和水等弱腐蝕介質的鋼,而耐酸鋼則是指耐酸、堿、鹽等化學浸蝕性介質腐蝕的鋼,不銹鋼與耐酸鋼在合金化程度上有較大差異,不銹鋼雖然具有不銹性,但并不一定耐酸;而耐酸鋼一般則均具有不銹性,在空氣中或化學腐蝕介質中能夠抵抗腐蝕的一種高合金鋼,不銹鋼是具有美觀的表面和耐腐蝕性能好,不必經過鍍色等表面處理,而發揮不銹鋼所固有的表面性能,使用于多方面的鋼鐵的一種,通常稱為不銹鋼。當前,不銹鋼鑄件在市場上也得到了廣泛應用,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不銹鋼鑄件的四種分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