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屬材料擠壓鑄造成形技術的誕生
擠壓鑄造又稱液態模鍛,它是一種將一定量的液態金屬注入模具型腔,然后施加較高的機械壓力,使液態或半液態的金屬在壓力下低速充型、凝固和成形的技術。與其他鑄造成形方法相比,擠壓鑄造技術具有選材范圍寬、金屬液利用率高(直接擠壓鑄造可達95-98%)、鑄件組織均勻致密、力學性能優良、表面光潔度和尺寸精度高等優l從。與塑性成形方法相比,擠壓鑄造技術具有變形力和成形能較小、無需多道工序加工、可制造形狀復雜的零件等特l從。概言之,它是一種結合了鑄造和塑性加工特l從的短流程, 成形技術,廣泛應用于機械、汽車、家電、航空、航天、國防等領域,生產高性能和高精度的零件。
早提到擠壓鑄造技術是在1819年英國人James Hollingrake的一項專利中。其后,在英國有一種類似擠壓鑄造的方法,用于生產鑄鐵水槽。1878年,前蘇聯 冶金學家D.K.Chernov也提出了相似的概念。然而,直到20世紀30年代,才出現關于擠壓力對合金凝固行為影響的研究。一般認為,1937年前蘇聯人V.M.Plvatskii出版專著《液態金屬模鍛》,是擠壓鑄造技術完全確立的標志。
隨著該書英文版《Extrusion Casting》在西方的傳播以及美國學者J.C.Benedyk1970年在第6屆 壓鑄會議上的大力推薦,該技術在20世紀60年代后得到了飛速發展。在隨后的50多年中,前蘇聯、美國、德國、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先后對這項技術進行了廣泛的研究。我國在1958年便開始開展擠壓鑄造技術的研究,20世紀70年代曾有一個快速發展階段,材料對象涉及Al合金,Zn合金,Mg合金,Cu合金,鋼鐵等,零件近300種。進入90年代后,隨著產品輕量化和高性能化的迫切需求,擠壓鑄造作為一種近凈成形技術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。
下一篇:我國壓力鑄造業存在的不足
上一篇:擠壓鑄造是金屬基復合材料的主要制備方法之一